面临国内外经济带来的种种风险和疫情的严重冲击,金融机构内生性资本补充和盈利能力也受到极大挑战,输出宽松信用就意味着要提升责任担当,做出更大付出,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金融业要转变战略思维、锚定高质量发展。
(四)金融体系被用作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有深层政治背景的贸易与金融摩擦不断发生,国际政治博弈的方式也日益更新。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经济和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强烈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承受了巨大的紧缩压力。
这不仅极大影响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也给全球金融合作与发展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这一方面体现了疫情仍然是最大不确定性,国家为了经济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450亿美元,在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830亿美元,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三、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庞大的境外资产是金融安全的潜在隐患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分布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7.9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5万亿美元,在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包括中国香港4787亿美元和中国台湾5489亿美元)中,持有约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2170亿美元资产支持证券和2730亿美元股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金融体系自身风险是影响金融安全的基础因素 近期,中国金融风险演进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宏观杠杆率有所抬升。但下注美元短期走势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极大。
但是,由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地位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网络效应,很难断定所谓的长期到底有多长。因而,从长期来看美元地位可能受到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供求缺口可以创造货币,货币超发可以创造供求缺口。2021年1月、2月,美国通胀率分别为1.4%、1.7%。
美国在2021年特别是2021年3月、4月之后通货膨胀形势的恶化具有明显的突然性。在当时,美联储并未表示要改变货币政策,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处于恶化过程中。
一些美国人选择躺平不工作,有工作机会也不去。需要强调的是,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美联储除了升息之外,还要缩表。到本文截稿时为止,联邦基金率已由0~0.25%升至2.25%~2.5%的水平。第一,美联储执行QE和零利率长达十余年,直到2021年3月后美国通胀率才突然迅速上涨,除非提供由量变到质变的相应阈值,压力释放说并无实际意义。
第三,从需求端看,尽管美国一再升息,美国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如果想抑制投资需求,利息率还可以提高一些。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2020年的极度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所形成的需求冲击已经基本消失。拜登上台后提出过包含3.5万亿美元的《重建美好法》,后来该计划的规模缩减到1.75万亿美元。此外,上文已经提到2022年美国财政赤字将大幅减少。
第一次是2020年4月,每人1200美元。2007年年中,为了避免资产泡沫崩溃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联储开始大幅降息,2009年年初联邦基金利率跌至0.2%,但美元指数在2008年年中到2009年4月之间持续回升。
美元指数下降是否是联邦基金利率下降所致?应该与此有关,但也不全是,因为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明显恶化,美国的外部均衡问题重新引起关注。除产生财富效应外,美联储QE加零利息率政策同时也是为了克服通货收缩,使通胀率能够达到2%。
所以,美联储想通过减少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办法降低空缺率。根据本人推算,美国的净债务对GDP比还将继续上升,最终可能达到100%。美国经济增速正在进一步下滑,为什么美联储一再强调要升息?第一,在美国抑制通胀顺应民意。2021年11月缩减版的《重建美好法》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仍有待在参议院通过。值此之时,美联储又要执行QT,出售自己持有的巨额国债,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概率会上升。其中,消费支出增速为1%。
鲍威尔强调一定让通货膨胀率降到2%也可能是出于这种担心。此轮升息一直持续到2019年7月,联邦基金利息率由几乎为零上升到大于2%。
事实上,QT还没开始,2022年上半年各类指数已经普遍下跌,道琼斯股指上半年下跌了15.31%,纳斯达克指数也大幅度下跌。随着美国净债务对GDP比的上升,外国投资者会要求美国提高美国国债的风险贴水,加之美国及其盟国扣押俄罗斯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严重破坏了美元的信誉,发展中国家购买美国国库券的意愿下降。
2020年4月,石油价格一度降至为负,主要是疫情暴发,全球对经济形势的估计非常悲观。但在总需求给定的情况下,以供给链中断为特征的供给冲击一定会导致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
但2020 —2021年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远超前10年均值。原来美联储强调s1会自动回到s0的位置,物价会自动回落。为了救市,美联储采取了不顾一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升息和QT。
事后看,应该说是这一政策,而不是2008年之后的QE和零利息率政策,造成了2021年后通胀形势的恶化。美国通胀走势的分析框架 2020年疫情暴发后,美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图2所示。
2023年美国经济走势 2022年7月美国的通胀率(CPI)由6月的9.1%下降到8.5%。换句话说,美联储在2020年3月采取的极度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个人消费支出马上增加。
s1和d2的交点e3代表了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第一部分分析美国的通胀和起因。
二是对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2021年年初,石油价格恢复到每桶50美元~60美元左右的疫情前水平,说明负面的需求冲击已经减弱,总需求曲线开始向原有位置回移。有鉴于此,直至2021年第三季度前,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未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也并不奇怪。p3p2,说明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
从需求端看,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2022年美国消费支出增速由6月的1%下降到7月的0.1%。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2020年3月实施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后,美国2020年四个季度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速分别是0.4%、-10.4%、-3%和-2.1%,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才实现正增长的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但到2021年第二季度就飞涨到16.3%。e1的纵坐标(新物价水平)到底是高于e0还是低于e0的纵坐标,取决于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相对强度。
e2的纵坐标是p2,p2p1,说明通货膨胀形势进一步恶化。种种迹象表明,至少直到前不久,美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供给冲击,但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的需求冲击也起到重要作用。